刺绣,又名“针绣”,俗称“绣花”。
以绣针引彩线(丝、绒、线),按设计的花样,在织物(丝绸、布帛)上刺缀运针,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,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。
古代称“黹”、“针黹”。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,故又名“女红”。
据《尚书》载,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,就规定“衣画而裳绣”。
至周代,有“绣缋共职”的记载。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、两汉的绣品,水平都很高。
唐宋刺绣施针匀细,设色丰富,盛行用刺绣作书画,饰件等。
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,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。
先后产了苏绣、粤绣、湘绣、蜀绣,号称“四大名绣”。
此外尚有顾绣,京绣、瓯绣、鲁绣、闽绣、汴绣、汉绣和苗绣等,都各具风格,沿传迄今,历久不衰。
刺绣的针法有:齐针、套针、扎针、长短针、打子针、平金、戳沙等几十种,丰富多彩,各有特色。
绣品的用途包括:生活服装,歌舞或戏曲服饰,台布、枕套、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、壁挂等陈设品。